“静默危机”下的东亚:当“成家立业”成为一代人的奢望

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——少子化现象正迎来新的局面。2024年总和生育率降至1.15,创历史新低,危机状况进一步加剧。这个问题不仅限于日本,东亚多国共同面临的"超低生育率"已成为区域性课题。沟口由己教授为阐明这一地区共通的少子化形成机制,正致力于要因分析和对策研究。

"聚焦日本、中国、韩国可以发现,低生育率的背景深受以资本积累为核心的社会结构影响。同时我们发现,这三个国家都面临着组建家庭的困境,即普遍存在着'成家立业=辛苦'的社会现状。"

为解析这种困境的实质,沟口教授着眼于以育儿成本为核心的家庭组建成本,通过国际比较来探究日本少子化要因及相应对策。家庭组建成本主要从三个维度把握:①货币成本(抚养费、教育费等);②机会成本(职业中断等造成的利益损失);③收入状况。调查各要素变化后发现,各国普遍存在家庭组建成本上升的趋势。

"具体而言,日本表现为女性就业率上升导致的②机会成本增加,中国因市场经济改革引发①货币成本急剧上升,韩国除①②之外还面临男性③收入不稳定等问题。虽然各国情况存在差异,但总体而言家庭组建成本持续攀升,这正是导致低生育率的关键所在。"

沟口教授指出,家庭组建成本上升意味着"结婚性价比"恶化。越来越多年轻人难以迈出婚姻步伐,非婚化、晚婚化趋势加剧,最终成为少子化的重要诱因。

目前,沟口教授不仅与地方政府合作参与少子化政策制定,还通过研讨会等形式积极建言献策。他认为日本生育率恢复的关键在于推进工作方式改革。

"虽然儿童津贴、保育设施扩充很重要,但有研究表明将每周回家时间提前6小时会更有效。还有企业在推行工作方式改革后,员工生育数增长了5倍。我个人也主张应该确立'法定劳动时间7小时&零加班'的目标。"

教授强调,最重要的是实现社会结构的根本转型,将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再生产作为基石。"我将继续在国际国内发声,致力于建设一个让渴望结婚者能够如愿成家、期待生育者能够安心生育的社会。"

少子化不仅导致经济活力衰退,更动摇社会保障制度的根基,因此被称为"静默的国家危机"。为突破这一困境,社会各界都在期待工作方式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全面落实。